进入初中,孩子们的世界一下子变大了。他们有了更多的朋友、更重的学业,也拥有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工具——手机。可这扇窗户,透进来的不全是阳光,也可能有风雨。沉迷游戏、刷短视频到深夜、接触到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内容……这些问题,成了悬在许多家长心头的大石。
那么,在面对“初中生玩手机如何管控”这个棘手的难题时,有没有两全其美、更加科学的办法呢?答案是有的。关键在于建立规则,并借助一些工具,让规则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。这不仅是为了管控,也是为了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。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 这类工具,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,帮助家长将说好的规矩,落实到孩子每天的手机使用中去。
一、告别“屏幕官司”,给手机使用时间立个规矩
最大的矛盾点,往往集中在“玩多久”和“玩到几点”上。口头约定常常因为“再玩五分钟”而变得形同虚设。与其每天为此争吵不休,不如设定一个明确的“电子宵禁”时间。举个例子,家长可以和孩子商定:周一到周五,晚上十点后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前,手机除了接打电话,不能用于娱乐。这个规则怎么落地呢?
具体操作步骤:
- 在家长的手机上打开 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,找到“使用限制”功能。
- 里面有一个叫“停用时间”的选项,点进去,选择“添加计划”。
- 家长可以给这个计划起个名字,例如“晚间休息时间”,然后设置限制时段,勾选周一到周日,时间设定为晚上22:00到早上07:00。
- 保存之后,这个规则就生效了。到了晚上十点,孩子手机上的大部分应用就会变成灰色不可用状态,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自动解锁。
这样一来,规矩就白纸黑字地定下了,避免了每晚的拉锯战,也保证了孩子的睡眠。
二、学习娱乐两不误,分清主次的应用管理
“写作业的时候,他总忍不住点开游戏!” 这是另一个让人头疼的场景。初中生的自控力尚在培养中,学习和娱乐的界限很容易模糊。我们不求孩子完全不碰游戏和社交软件,但至少在学习时间里,应该保持专注。
这就需要对手机上的应用进行分类管理。学习类的APP可以一直使用,但游戏、短视频这类应用,就需要限制使用时长或者在特定时段禁止打开。
具体操作步骤:
- 在“使用限制”里,找到“应用限制”并点击“添加计划”。
- 从孩子的应用列表里,勾选出那些特别消耗时间的APP,例如某款游戏、某个视频软件。
- 接下来,家长可以选择两种限制方式:一种是“时长限制”,比如规定某游戏一天只能玩1个小时;另一种是“停用时间”,比如设定下午5点到晚上9点写作业期间,这些娱乐APP都不能打开。
- 设置完成后保存。当孩子试图打开被限制的应用时,屏幕会提示他“已达到使用限制”,如果想继续用,需要向家长发出请求,由家长来决定是否批准。
这个过程,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进行时间分配——在正确的时间,做正确的事。
三、网络世界鱼龙混杂,为孩子过滤有害信息
初中生好奇心旺盛,他们可能会在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问题。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,如何帮他们建立一道“防火墙”,避免接触到暴力、色情等不良网站?
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网站的“黑名单”和“白名单”。
具体操作步骤:
- 在应用主界面找到“安全搜索”功能。
- 这里有两种主要的管控模式:“拦截 URL 黑名单”和“仅允许白名单模式”。
- 选择“拦截 URL 黑名单”模式,家长可以手动添加不希望孩子访问的网址,或者直接订阅系统提供的有害信息网站类别,比如“成人内容”、“暴力”等,一键拦截。
- 如果想进行更严格的管理,可以选择“仅允许白名单模式”。在这个模式下,可以创建一个网站列表,孩子只能访问列表里的网站,其他所有网址都无法打开。这对于年龄较小或者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来说,是一个非常稳妥的选择。
同时,所有的浏览记录都会被保留下来,让家长能对孩子的上网轨迹一目了然,当发现不妥的苗头时,可以及时与孩子沟通引导。
四、不止于管控,更是守护孩子周全
除了管理手机使用,家长最关心的,莫过于孩子的人身安危。孩子放学有没有按时回家?周末和同学出去玩,现在在什么位置?这些担忧,同样可以借助工具来缓解。
设置一个“安全区域”,例如家和学校,当孩子进入或离开这个范围时,家长的手机就会收到提醒。
具体操作步骤:
- 在主界面下方找到“定位”功能,进入后选择“地理围栏”。
- 点击“添加地理围栏”,在地图上找到学校或者家的位置,设定一个范围半径,比如500米,然后保存。
- 设置成功后,孩子背着书包离开校门,或者快要到家时,家长的手机都会收到一条通知。
这种方式,远比一遍遍打电话催问要温和得多,也给了孩子一份体谅和空间。
说到底,任何工具都只是辅助。真正的“科学管控”,核心在于交流和引导。在设置这些规则之前,家长应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次,讲明为何需要这些限制,以及家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——不是为了控制孩子,而是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和生活,让他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,也能保护好自己。
当孩子明白,这些规则背后是父母的爱与关心,而不是猜忌时,他们会更愿意接受和配合。而这些工具,则像一个公正的裁判,帮助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约定,最终让孩子在网络世界中,学会自律,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