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子手机玩多了不想写作业了,该怎么办?如何引导孩子在手机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。可以试试下面这三个步骤,借助一些巧妙的工具,帮助孩子从沉迷中抽身,重新找回学习的专注力。
第一步:了解“敌人”——看见时间都去哪儿了
很多时候,孩子自己也并未意识到在手机上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。短视频、游戏、社交软件……这些应用被设计得极具吸引力,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。因此,第一步不是限制,而是让时间和数据“开口说话”,让孩子和家长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。
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的每日事件报告功能,好比一个尽职的时间管家。它能详细记录下孩子手机每天的使用情况,包括总的屏幕使用时长、哪些应用是“时间大盗”、收到了多少条通知、消耗了多少流量等等。
想知道这些信息如何获取吗?操作其实很简单:在家长手机上打开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后,点击主界面下方的【设备】,就可以看到顶部的【每日事件】选项。点进去后,可以选择查看“每日”或“每周”的报告。轻轻滑动,即可回顾过去30天内任何一天的使用情况。是某个游戏占据了大部分课余时间?还是社交软件的通知频繁打断思路?数据会给出答案。
当一份详尽的报告摆在面前时,交流就有了坚实的基础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:“你看,昨天光是玩这款游戏就用了两个小时,如果把其中一个小时用来写作业,是不是早就完成了?”这种基于事实的讨论,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。
第二步:建立规则——为专注力设置“防护栏”
看清了问题所在,接下来就要建立明确的规则。这好比给孩子的学习时间设置一个“防护栏”,防止手机的诱惑轻易闯入。强制没收手机可能会引发激烈的反抗,而智能化的管理则能让规则的执行变得更加温和,也更见成效。
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提供了非常灵活的使用限制工具,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合理的手机使用契约。
情况一:为作业时间“清场”
当孩子需要专心写作业时,可以设置一个“停用时间”,在这个时间段内,除了电话等必要的应用,其他娱乐性强的APP都将无法打开。
具体设置方法如下:
- 在【设备】界面中,找到【使用限制】功能。
- 点击【停用时间】,然后选择【添加计划】。
- 给这个计划起个名字,例如“家庭作业时间”。
- 接下来设置限制时段,可以选择“每日”的固定时间(例如晚上7点到9点),或者通过“自定义”为周一到周五设置不同的学习时段。
- 设置完成后保存,到了设定的时间,孩子的手机就会自动进入“学习模式”。
情况二:防止游戏或短视频过度沉迷
如果发现孩子在某款应用上花费的时间过长,可以单独为它设置使用时长限制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地禁止所有应用。
操作步骤同样简单明了:
- 在【使用限制】里,选择【应用列表】或直接进入【应用限制】。
- 我们从【应用列表】进入,找到那个让人沉迷的应用,点击它。
- 选择【添加计划】,可以选择【时长限制】(例如:每天最多玩40分钟)或者【停用时间】(例如:上学期间禁止使用)。
- 设定好具体的时长或时段后,点击保存即可。当孩子使用该应用达到规定时长后,应用会自动锁定。如果还想继续使用,就需要向家长发出请求,由家长来决定是否批准。
当然,规则也需要人性化。对于一些学习或通讯所必需的应用,可以通过【始终允许】功能将它们加入白名单,这样它们就不会受到任何限制,确保孩子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。
第三步:净化环境——屏蔽学习路上的“绊脚石”
有时候,即使孩子下定决心要学习,手机浏览器里跳出的各种新闻、推荐视频也可能成为新的干扰源。在查资料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点进了不相关的网站,半小时又过去了……因此,为孩子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学习环境也至关重要。
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的网页浏览管理功能,便能帮助家长过滤掉这些不必要的干扰。
操作方法如下:
- 在主界面找到并进入【安全搜索】功能。
- 这里有几种管控模式,推荐选择【拦截 URL 黑名单】模式。
- 家长可以手动将那些孩子常逛的、与学习无关的视频网站、游戏社区等网址添加到黑名单中。
- 同时,还可以订阅系统提供的网站类别,例如将“成人内容”、“暴力”、“赌博”等不适合孩子的网站类型全部屏蔽掉。
设置完成后,当孩子在写作业期间需要用手机查资料时,就再也不会被这些黑名单中的网站所打扰了。他的每一次搜索,都将更加贴近学习目标,而不是偏离航道。
当孩子沉迷手机,不愿面对枯燥的作业时,这不仅仅是自控力的问题,更是习惯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作为家长,我们的角色不是监工,而是引路人。通过AirDroid Parental Control这样的工具,我们可以先看见问题,再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,最后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助于专注的环境。
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控制,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引导。当孩子逐渐发现,合理安排时间能让他既享受到游戏的乐趣,又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时,一种健康的、能够长期保持的手机使用习惯,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养成了——而这,远比一百次催促和争吵来得更加珍贵。